清明的由来,关于清明节的由来


清明的由来
1、清明节由来:在春秋时期,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,就流亡到了国外。
2、在逃难的路上,由于又累又饿,无力站起来。
3、跟随他的臣子也找不到能吃的食物,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便悄悄地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煮了一碗肉汤让晋公子重耳吃了,重耳吃了以后渐渐地恢复了精神,当重耳发现这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,感动得流下了眼泪。
4、后来,重耳做了国主,历史称晋文公。
5、晋文公登基后重赏了当初随他流亡的众多功臣,但是唯独忘了介子推。
6、介子推不在乎功名利禄,带着自己的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。
7、晋文公听说了这件事情后,羞愧难当,便亲自带人去找介子推,然而介子推已经去绵山隐居了。
8、由于山高林密,找不到介子推,于是便有人给晋文公献计说:从三面放火烧绵山,把介子推从绵山里逼出来。
9、大火立即烧遍了绵山,然而火熄后,人们才发现: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面死去了。
10、晋文公看到以后,淘淘大哭。
11、晋文公在这颗树下发现了一片衣襟,上面写道: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
清明节的来历
1、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扫墓节,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。
2、清明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左右,也就是春分后的第15天。
3、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,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,原为一种祭祀活动。
4、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祭祖扫墓、慰思念、赏花卉、追游山水的多重意义的节日。
5、现今的中国,清明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家庭、朋友聚会和旅游的文化节日,也是人们缅怀先人、追思亲人的日子。
关于清明节的由来
1、来历是这样的。
2、在春秋时期有个晋文公 他的一个臣子在他落难时,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,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5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,不要封赏。
3、文公寻他的时候放火烧山,他宁死也不出来,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,发现他留下的一首诗,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。
4、最后一句是这样的:“清明复清明”。
5、故此,把那天定为清明节,全国都吃冷食。
7、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。
8、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
9、民间谚语说:“清明不戴柳,红颜成皓首。
10、”“清明不戴柳,死后变黄狗。
11、”“清明不戴柳,来世变猪狗。
声明: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网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