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观22年是哪年(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宰相)

作者头像
醉清风
回答于 2023-06-25 15:00:05 阅读 791
贞观22年是哪年(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宰相)

贞观22年是哪年

1、贞观22年是公元648年

2、贞观(627年正月—649年十二月)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,共23年。

3、李世民为帝之后,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,以文治天下,并开疆拓土,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。

4、他爱好文学与书法,有墨宝传世。

5、虚心纳谏,在国内厉行节约,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,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,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。

6、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、唐灭薛延陀之战、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、唐击吐谷浑之战、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。

7、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。

8、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。

9、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,虚心纳谏、在国内厉行节约、使百姓休养生息,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。

10、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,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。

百里奚五大典故

1、 百里奚,(约公元前700年~公元前621年),字子明,春秋时楚国宛(今河南南阳)人。

2、秦穆公时贤臣,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对后世影响深远,是南阳引以为豪的历史人物,这一点从相关的五个典故就可以看出。

3、 心与牛一

4、 楚成王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,就问百里奚养牛的秘诀,百里奚答:“时其食,恤其力,心与牛而为一。

5、”,“心与牛一”就是历代统治艺术的一种基本追求,而被广泛接受,即以己度人、推己及人,设身处地、同情体谅。

6、 五大夫

7、 刚当上国君的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,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,但是这样就等于告诉楚国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人才,楚国肯定不放人。

8、秦穆公就告诉楚王百里奚以前是他的奴隶,他愿意用五张黑公羊皮来换百里奚。

9、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来的奴隶,故世人称百里奚为“五大夫”。

10、,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。

11、 相堂听琴

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宰相

1、魏征和房玄龄、杜如晦,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三位最著名的文臣,其履历如下:

2、魏徵,现作“魏征”(580年-643年),字玄成,祖籍下曲阳县。

3、曾在隋朝做个小官,后随主官追随李密,归唐之后任太子建成的太子洗马,李世民通过“玄武门之变”登上帝位,任命其为詹事主簿,历任尚书左丞、秘书监、侍中、光禄大夫、太子太师等职,因直言进谏而名垂青史,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。

4、房玄龄(579年—648年),名玄龄,字乔, 齐州临淄人,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。

5、李渊在晋阳起兵后,追随秦王李世民后,积极出谋划策,典管书记,选拔人才,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。

6、武德九年(626年),谋划玄武门之变,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。

7、唐太宗即位后,拜中书令,封邢国公,负责综理朝政,兼修国史、编纂《晋书》。

8、执政期间,房玄龄善于谋略,杜如晦处事果断,并称“房谋杜断”,成为良相典范。

9、迁尚书左仆射、司空,封梁国公,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。

10、杜如晦(585~630年),字克明,京兆郡杜陵县人。

11、李渊晋阳起兵后,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,授兵曹参军。

声明: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网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