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对联的由来及寓意,春联的由来


春节对联的由来及寓意
1、春联一开始不称“春联”,而叫“桃符”。
2、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,当时贴“桃符”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。
3、传说,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,经常作恶,危害百姓,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。
4、后来,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,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。
5、于是,民间便传出,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,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。
6、后来,这样的桃枝被称为“桃符”,“桃符”便流行下来了。
7、在五代十国时期,桃符演变成了春联。
8、据记载,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,他写完之后,孟昶觉得不对仗,便又写道: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,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,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。
9、后来纸张的出现,桃木换成了红纸。
10、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,当时,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,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。
11、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。
春节的对联来历
1、春联的来源是春贴,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,后渐渐发展为春联,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2、春联源远流长,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。
3、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: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,这是中国最早的对联,也是第一副春联。
春联的由来
1、春联,又称“春贴”、“门对”、“对联”,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“年红”中一个种类。
2、 它以对仗工整、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,抒发美好愿望,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,是华人过年的重要习俗。
3、关于春联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: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。
4、五代时,西蜀的宫廷里,就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。
5、 清代《燕京时岁记》上说:“春联者,即桃符也。
7、 另一来源是春贴,古人在立春日多贴“宜春”二字,后渐渐发展为春联,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8、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,在明代开始盛行。
声明: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网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